《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是王鉴泽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在民法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以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实务及理论为内容,塑造了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同时侧重提供实际的案例,通过案例研习的方式使法律人具备处理案例能力。
民法学的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因此,学习民法学不能“纸上谈兵”,掌握理论和学以致用非常重要。研读这本书,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理论,并与大陆《民法典》联系起来,辩证思考,取其精华。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书中具体的案例,锻炼民法思维,逐步培养研习案例的能力,这对于民法学的学习大有裨益。
一、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研读一本著作,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其中作者和创作背景。《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作品传达的立场和观点离不开创作者的个人主张和所处背景。因而要想深入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需要了解创作者和创作背景,否则难以正确把握本书的立场、观点和要义。
王泽鉴老师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在我国台湾法学界有“天龙八部”之称,不仅在我国台湾地区享有盛誉,还是两岸法学界交流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法律系学生必备的民法教材。他在慕尼黑大学受到卡尔·拉伦茨教授的指导,并将Larenz的“请求权基础”作为一种独特的思考解题模式引入,深入探索了民法学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从而在我国台湾民法学界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书中对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讲授现状的针砭时弊,以及主张的实例研习方法,正是他结合留德国期间的所见所闻阐发的观点。
二、全书概要及研究方法
全书分为了五个部分,分别为法律思维、请求权基础、案例事实法律问题及解答体裁、法之适用和民法请求权基础体系,层层递进,渐成体系。
第一章,王泽鉴老师详细介绍了法律人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思维和解决争议,同时对当前法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二章中,王泽鉴老师提到了请求权基础的构造和功能,并把请求权方法与历史方法、请求权规范与抗辩规范作了比较,辅之以案例的解析与法条的释义。第三章中,他围绕着请求权基础的,结合大量的案例事实展开了案例分析。第四章中着重讲授了法学的方法论,第五章则从体系构成入手,讲解了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等案例中的请求权基础。
三、作者观点及评价
本书以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理论及实务为内容,法条有所不同。但是,本书所蕴含的法律思维和请求权基础与大陆存在共性,依然可以从中进行有益的思考。
(一)法学生应该怎样掌握好法律能力
法学是一门有很强实务性的学科。但正如书中所说,当前的法学教育存在重课堂讲义,轻案例研习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处于大学校园的“象牙塔”之中,平时一少有机会接触实务,亲身实践。由此观之,法学生如果要掌握好法律能力,一是要把王鉴泽老师提出的案例研习方法运用到民法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的学习中。以案释法、以案促学。否则,容易造成法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二是用好网络资源。法学生可以利用北大法宝、中国司法案例网等互联网渠道,关注社会案例,锻炼我们的法律能力。
(二)请求权的共性
虽说本书以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理论及实务为内容,但是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请求权基础方法已逐渐成为我国两岸法律人的共同语言。
首先是应用场景存在共性。定纷止争处理民事纠纷的核心要义,而纠纷的展开围绕这当事人的请求权。无论是在学校进行案例分析,还是今后有机会处理现实案件,我们可以用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进行案件的分析,准确地适用法律。通过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将案例事实转化成法律概念和规范,从事实寻找规范,又从规范回到事实。
其次是思维的共性。书中指出,应用请求权方法的思维过程注重实务的需要、经济原则和检验思路的过程。诚然,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蓬勃发展,利益结构复杂化、经济活动多元化,大量的民事纠纷案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请求权方法的在实务中的运用。同时请求权基础方法有助于构建民法体系,对大陆的立法与完善有着重大意义。(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潘钟冉)